一、稳压二极管的基本定义
稳压二极管(齐纳二极管,Zener Diode) 是一种利用反向击穿特性实现电压稳定的半导体器件。其核心特性是:在反向击穿时,两端电压几乎恒定(Vz),且不会因电流变化而显著改变。
核心公式:
稳压电压(Vz):二极管反向击穿时的固定电压(如5.1V、12V)。
功率损耗(P):P = Vz × Iz(Iz为反向电流)。
二、稳压二极管的核心作用
电压稳定:
在输入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化时,维持输出电压恒定(如5V基准源)。
过压保护:
并联在敏感器件两端,钳制电压不超过Vz(如保护MCU的IO引脚)。
电压参考:
为ADC、运放等提供高精度参考电压(需低温度系数型号)。
三、稳压二极管的典型应用
电压基准电路
设计要点:
选择低温度系数型号(如±2mV/℃)。
配合缓冲器(如运放)提高驱动能力。
四、稳压二极管选型的关键参数
参数定义与选型规则公式/示例稳压电压(Vz)反向击穿电压(需匹配目标稳压值)若需5V稳压,选Vz=5.1V的1N4733A最大功耗(Pmax)允许的最大功率(需≥实际功耗)Pmax ≥ Vz × Iz_max(如500mW)动态电阻(Rz)反向击穿区的等效电阻(越小稳压效果越好)Rz=5Ω(I=10mA时,ΔVz=50mV)温度系数(TC)电压随温度的变化率(高精度场景需低TC)TC=±0.05%/℃ → 温度每升1℃,Vz变化0.5mV反向漏电流(Ir)未击穿时的微小电流(高温下可能增大)25℃时Ir=5μA,100℃时Ir=50μA
五、选型注意事项
1. 限流电阻设计
最小电流保障:确保Iz ≥ Iz_min(如5mA),防止脱离稳压区。
最大电流限制:Iz_max ≤ Pmax / Vz(如500mW/5.1V≈98mA)。
2. 热管理
结温计算:
Tj = Ta + (P × Rθja)
*(Ta:环境温度;Rθja:热阻,如200℃/W)*
示例:Ta=50℃,P=0.5W → Tj=50+0.5×200=150℃(需Tj_max≥150℃)。
3. 精度与稳定性
高精度场景:选低TC(如BZX85C5V1,TC=±5mV/℃)。
宽温应用:选择温度补偿型稳压管(如LM385)。
4. 封装选择
小功率:DO-35(如1N4733A,0.5W)。
大功率:DO-41(如1N5349B,5W)。
六、主流厂商及型号推荐
厂商典型型号关键参数适用场景ON Semi1N4733AVz=5.1V,Pmax=1W,TC=±5%通用稳压VishayBZX85C5V1Vz=5.1V,Pmax=1.3W,TC=±2mV/℃高精度基准STMicroLM4040Vz=2.5V~10V,精度±0.1%精密参考电压Diodes IncDDZ9V1Vz=9.1V,Pmax=500mW,SOD-123封装小尺寸应用
七、设计案例:5V稳压电源
需求:输入电压12V±3V,负载电流10mA。
选型:
稳压管:1N4733A(Vz=5.1V,Pmax=1W,Iz_min=5mA)。
限流电阻:
R = (15V - 5.1V) / (5mA + 10mA) = 9.9V / 15mA ≈ 660Ω → 选680Ω
电阻功率:
P_R = (15V - 5.1V)² / 680Ω ≈ 0.13W → 选0.25W电阻
验证:
最大电流Iz_max = (15V - 5.1V) / 680Ω ≈ 14.6mA < 1W/5.1V≈196mA(安全)。
八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输出电压不稳:
原因:Iz不足或Rz过大。
解决:减小限流电阻或换低Rz型号。
二极管过热:
原因:功耗超限(如输入电压过高)。
解决:增大限流电阻或选更高Pmax型号。
基准电压漂移:
原因:温度变化影响。
解决:选温度补偿型稳压管(如LM385)。
九、总结
稳压二极管选型需关注Vz、Pmax、Rz和TC四大核心参数:
电压匹配:Vz需精准满足电路需求。
功率余量:确保实际功耗≤Pmax。
动态性能:Rz越小,负载调整率越好。
温度影响:高精度场景需低TC型号。
设计箴言:
“稳压先选Vz,功率算清楚;
动态电阻小,温度要稳住。”
注:具体设计请参考数据手册并结合实际测试验证。